兒童自閉癥回合式教學法的基本程序是怎樣的呢?
利夫(Leaf)等人對回合式教學法進行進一步研究,認為每個回合都包含五個要素:
區(qū)辨刺激、提示方式、目標行為、強化反應和教學間距。我國學者鳳華在其著作中也對該觀點進行了闡述?;睾鲜浇虒W法的教學模式及要素如下:SD→R→SR→/T/
一、區(qū)辨刺激(SD)
指在每次教學前,教學人員都需要提供一種刺激,可以是口頭語言、兒童喜愛的物品或活動等,目的在于讓自閉癥兒童明白在回答正確后可以得到相應獎勵。之后發(fā)出指令,指令是指在教學中對孩子發(fā)出指令,這是一個回合的開始。在發(fā)出指令時教學人員需要關注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,且指令要簡單、清晰,但也可根據(jù)孩子的能力情況逐步復雜化。
二、目標行為(R)
主要是觀察自閉癥兒童對指令的回答或動作反應,一般包括正確的反應、有輔助的反應、錯誤的反應及無反應四種狀況。
三、強化反應(SR)
主要指自閉癥兒童在做出反應后教學人員對該反應的及時反饋。若是正確的反應,教學人員應進行強化,如獎勵孩子喜歡的物品或口頭贊揚等。若是錯誤的反應,教學人員則可以相應給予較為否定的反饋,如口頭說明“不對”或拿走強化物等。
四、提示方式(SP)
目的在于輔助自閉癥兒童做出正確的反應,努力將孩子的錯誤反應減至最少,抑或在孩子有錯誤的反應時直接告知正確的反應。提示方式較為多樣,如手勢協(xié)助、口語協(xié)助等。在單一回合式教學法中,通常會采用三種提示程序,分別為0秒延宕提示、提示后獨立與獨立。教的學者需要依據(jù)孩子在操作、配合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來決定采取何種提示方式與程序。
五、教學間距(/T/)
也可理解為停頓,指在每回合的教學后需休息小段時間(通常為3-5秒),這段時間內(nèi)教學人員可以為下一回合的教學做準備,并記錄孩子的學習情況。對于自閉癥兒童而言,短暫的休息可以使其消化之前所學的內(nèi)容,對于教學人員與孩子均有意義。
以上就是兒童自閉癥回合式教學法的基本程序,由99自閉癥網(wǎng)為您整理。
上一篇: 自閉癥兒童關鍵反應訓練法的相關概念
下一篇: 兒童自閉癥認知療法的基本技術
您好!請登錄